
憲法訴訟法今年上路了,許多案件風風火火地開了言詞辯論,司改會也在這半年間送出4份法庭之友意見書、提供書狀範例協助將近600位當事人提出聲請。憲法訴訟法上路後,舊法時代下的案件必須在施行後半年內提出法規範審查,許多在舊制下「被剩下來」的案件,在聲請的大門關上前,奮力丟出最後一份聲請,至今還留存著一絲被受理的希望。也有些當事人,在大門關上前,早已收到了不受理的決議,在新制下,不再有機會再聲請。
方少威,今年73歲,我們都稱呼他為方伯伯,在台獨自照顧112歲母親,因為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》及相關許可辦法中不合理的規定,至今無法申請定居,他因此展開多方陳情與法律上救濟。他的案子,即是舊法下被大法官不受理的案件之一。
從2018年,司改會與台權會陪著方伯伯一路走到今天。當司法與人權交會,我們與時間賽跑,卻仍只能看見無根的未來,但方伯伯不曾放棄。
這期我們訪問到方伯伯本人,讓他好好說出他的故事。同時,我們訪談到司改會憲法訴訟法專組的召集人,同時也是台權會的會長周宇修律師,記錄這一路在救濟上的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