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49年,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;1950年到1970年代,台灣艱困發展而逐漸孤立於國際社會;1970年代,台灣退出聯合國、發生美麗島事件,台灣的文化社會與政治在肅殺之中,仍努力留下爭取自由的痕跡。
近日我們在羅明村案倡議的場合放起〈黃昏的故鄉〉,很多長輩們才告訴我們,這首歌曾讓海外台灣人流下無盡的傷心淚。根據研究,1960年代戒嚴期間,禁止了高達898首歌曲。今年4月6日剛過世的前輩,也是當年紅極一時的臺語歌手文夏, 就有高達99首歌被禁,其中就包括這首〈黃昏的故鄉〉。
195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,可以說在他們年輕歲月裡,見證了這樣的孤立與掙扎、壓抑與抵抗。司改會救援的冤案當事人中,有四位在這樣的年代下出生。
1951年,郭中雄;1954年林淳森、羅明村;1955年,王隆昌——冤案發生時,他們是兒子剛出生的油漆工、對自己跟對學生同等嚴厲的土木系教授、因為美麗島事件開始學習法律的前監察院調查官、甫破大案的警界明日之星。
在冤案之前,他們只是在同樣年代的不同角落,平凡生活著的人。本期司思電子報,我們想帶大家聽見他們心中或許有些年代感,但充滿感情的思念的旋律、痛苦的聲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