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![]() 攝影|典 |
|
2020並不是容易的一年,全球共同面臨疾病的、科技的、威權的許多威脅與挑戰。25年來,司改會本來就是依靠眾人的力量,才能推動一些改變,在這不容易的時代下,又更能感受到,所有的事務之所以能夠開展,仰賴個體在整個社群中的連帶與責任。每個個人的參與,都形塑了群體當下的樣貌。而過程中,這份連帶帶來的互相學習與陪伴,也讓我們不知不覺一同成長。 今年金曲獎上,陳珊妮說,現在的選擇與改變,都要讓我們在未來能抬頭挺胸的回顧這個時代。沒有歷史的人沒有未來。每首歌都是一部斷代史。 白天的司改會,每年有多達150位實習生到會進行長短不一的實習;目前專組數量也來到20個,從冤案救援、不適任法官檢察官監督、監所改革、犯罪被害人保護、刑事訴訟法再造,到國家暴力究責、隱私權訴訟等,司法改革的面向包羅萬象,每天晚上號稱NGO小巨蛋的會議室,幾乎都燈火通明。每個個別的參與者也許都只看到其中一個面向,卻同時都在創造司改的斷代史,讓司法改革有更多元的聲音與更充沛的能量。 沒有歷史的人沒有未來,司改25週年的最後一期電子報,我們準備了五篇文章,志工協助訪談了司改老中青代,從司改大前輩陳傳岳律師,到參與了早期司改會的陳宜倩教授,看見司改會早期從儒家到多元價值逐漸影響的軌跡,並訪談到至今仍參與許多專案的司改會第一位專職律師黃盈嘉律師、從司改會申訴專員變成義務律師的喬政翔律師,看見他們眼中的司改會。最後一篇,則獻給在司改場域中出現的孩子。 讓我們透過這些個體的斷代史,回顧司改會的歷史與改變,並共同期盼未來這裡更能包納改變,也造成改變。
|
|
![]() |
|
文|鄭名揚、蔡宗頴 ……即使到了這一代的工作人員,還是時常聽到陳傳岳律師的名號,從每個月的常執會議、年度規劃會議,到大型議題街頭的靜坐,陳傳岳律師即便已經年過八十,仍然親自到場。年輕的工作人員對於這位重量級的司改前輩走過哪些司改的歷史,其實並不熟悉,藉著25週年專訪到陳傳岳律師,紀錄這位司改前輩所走過的故事…… |
|
![]() |
|
文|石容瑄、賴禹亘 曾在民間司改會擔任常務執行委員的陳宜倩教授,現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以及司改會監事,亦曾擔任執業律師、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,專長為女性主義法學、男性研究與LGBT法律研究。宜倩老師對於司改會組織內部與外部的性別現象都有不少觀察,也持續在為性別議題發聲及培力。 |
|
![]() |
|
|
|
![]() |
|
文|劉于瑄、賴禹亘 黃盈嘉律師是司改會第一位專職律師,現於律師事務所執業。盈嘉律師在司改會時,曾協助推動司法官評鑑制度之修正,處理移工性侵案件與冤錯案件等,亦曾代表司改會參與「性別司改聯盟」相關業務。不論是曾經處理的業務,或是個人職場與生活的親身經驗,律師皆從中開展對於司法改革、社會關懷與性別等議題的覺察與反思。 |
|
![]() |
|
文|李明洳 這篇的孩子,是真的客觀上年紀很小的那種人類,這種年幼的人類會出現在我們工作的場合,都是因為他們的家長,連晚上、假日時間都在協助司改會的工作,他們就這樣被帶來一起參與了我們的募款餐會、年度規劃會議、專組會議 |
|
來過司改會辦公室,大概對於整牆的司改雜誌並不陌生。走過司改雜誌中那些過去改革的歲月,今年來到司改會25週年。今年的開頭對全世界、對台灣、對NGO、對司改會,都非常不容易。疫情的籠罩,讓所有事情的腳步被迫重新調整。 今年初的年度規劃會議,我們有了許多反省與期許。其中一件最令我們在意的是,司改會現在攤開內部工作會議議程,光北部辦公室包含法案政策跟個案就共有20個組別,我們如何讓大家看到司改會這麼多的法律議題、政策背後,相信改革、努力實踐的人們的身影與故事們。 也適逢疫情期間感受到,無法辦實體活動,電子媒介對於訊息的傳播更加重要了。於是我們決定重啟電子報。沒有主編也沒有責編,靠著各個部門在份內事務以外時間抽空帶著志工完成,每月一期,每月月底發刊。希望帶給大家軟性的司改之思,給大家更多不同的故事。 |
|